2016年,“阿尔法狗”大败围棋大师李世石,让人工智能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。大部分人第一次领略到人工智能的“威力”,并开始憧憬人工智能带来的无限可能。仅仅过了四年,人机交互、深度学习、虚拟现实等“高大上”的人工智能技术,就已经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并在整个社会掀起一场智能化改革的浪潮。今年疫情期间,全民居家隔离办公,尽管经济发展趋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,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脚步却丝毫没有慢下来的意思。在这场疫情中,人工智能也为抗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
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就是语言。语言堪称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,它代表着人工智能当中的发展。同时语言也是人际关系产生和发展的传播媒介,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支撑。在人工智能领域,如果机器能够和人对话,那这个机器肯定拥有很强的人工智能。教育是民生之根本,一个国家、民族乃至家庭的兴衰都不开教育。AI教育理念自提出之日起就一直谈论的比较火热。随着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,那么在AI教育领域又该如何发展呢?人工智能教育要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?人工智能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?
人工智能时代,对未来人才素养提出更高要求。能力全面、技术先进的创新型人才,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,成为未来国际竞争焦点所在。建设高端人才队伍,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无疑是“冲锋军”。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意识,“人工智能+”是重要战略,“+”要实现落地,应该结合各个高校特色专业,以人工智能+相关专业的混合体系培养学生。
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,但是压力也越来越大。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,很多家长都深感力不从心。生活的忙碌加压,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,有些家长更加无法做到辅导孩子。更多的是,孩子被家长丢在各种辅导机构里。今年疫情,这大概是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相处最久的一次了吧。由于疫情的影响,学校停课停学,学生们改上网课,家长负责监督孩子的学习。因此,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。孩子学的有些东西,估计家长都没办法辅导。就拿英语来说,家长都不会说,怎么教孩子?然而,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双管齐下的,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。
AI语音+教育,开创智能教育先河
人工智能是近年来的一个热议话题,由于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的不断突破发展,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语音产品出现在大众眼前。“AI语音+教育”主要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,要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的学。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,自己去探索,或者与同伴合作,互相探讨。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语音、大数据、互联网、等技术优势,帮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设计科学的、合适的学习方案。人工智能语音、大数据、互联网等,还可以作为教师的有力语音助手。
AI教育主要是通过语音转录、语音识别等技术实现授课语音转录为文字、利用多模态识别进行课堂监测。语音转录,丰富教学模式。通过语音识别实时转写老师讲课的语音为文字,可在授课视频中嵌入字幕,并进行关键词和知识点的快速定位,应用于直播课、小班课、互动课堂;语音算法助力课堂质量检测,利用静音检测、语速检测,结合计算机等多模态视觉算法,自动化监测上课互动情况和教学质量。虚拟教书互助教学,通过语音合成+VR技术,可以打造虚拟的名师形象,通过亲切的语音、动作、文字等方式与学生互动。口语测评,涵盖中文(普通话、古诗词)测评和英文测评,可对语音的完整性、韵律节奏及语义、语法进行评测等综合打分,有些产品涉及发音纠正功能,中文测评还可覆盖轻音,儿化音等汉语语音特征,可用于日常口语学习及新中/高口口语机考,口语机考方面,截至2019年年底约已累计建设150万个机位。
目前中小学开展的人工智能相关课程,偏向于基础性编程教育,通过模块化操作实现一些智能功能,例如让机器人踢足球、行走等。这样更可以帮助青少年培养机器学习的思维,让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建立初级认知。
总之:AI+教育是大势所趋,人才培养成关键
无论是公立系统学校,还是教育或科技企业,都是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推动器。然而AI+教育虽是大势所趋,但是人工智能教育缺少借鉴,未来还会面临很多挑战,而人才培养将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。
